5月8日,全省加強基層黨建推進農村改革攻堅視頻會議在濟南召開,沂水縣委書記薛峰圍繞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構建集體經濟運行新機制作典型發(fā)言。據悉,這是全省唯一一個縣作典型發(fā)言。“拿著這個股權證去貸款,手續(xù)非常簡單,貸款額度大,利息還低,兩天就能收到貸款,還省去了找擔保人的麻煩,真是太方便了?!币仕h牛嶺埠村村民趙明偉高興地說。趙明偉所說的股權質押貸款是解決農民貸款擔保難的一種創(chuàng)新產品,農民利用擁有的集體資產股權作為質押,可以便捷地獲得貸款支持。 沂水縣抓住全省農村集體資產股權質押貸款試點機遇,選定沂城街道西朱家莊村、牛嶺埠村作為首批試點村,從中優(yōu)選客戶,對符合條件的借款人以其股權作為質押發(fā)放貸款。創(chuàng)新集體資產股權質押+機構擔保、公司承保、土地經營權抵押、直系親屬“反擔保”等模式,簡化貸款流程、降低貸款利率、擴大授信覆蓋,發(fā)放貸款133筆、5266萬元。 同時,沂水縣抓住全省農村集體資產股權有償退出試點機遇,健全產權交易市場,實現土地經營權、集體經濟組織股權、“四荒地”使用權等交易1862筆、7350萬元。厘清村級組織權責邊界,建立村黨支部領導、村民委員會管理村務、股份經濟合作社運營集體資產的新型農村治理模式,實現了由“管理村莊”向“經營村莊”轉變。 2018年10月,沂水縣順利完成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國家級試點任務,先后在全國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推進會議及培訓班上作經驗介紹,2019年3月被列為第一批全國典型,5月入選中組部編寫的《攻堅克難生動案例》,全國80多個地區(qū)到沂水參觀學習。試點的成功,得益于該縣有一套成功的經驗做法。 資產核查“清倉見底”
打牢改革基礎 “我們經過‘三段二十歩’工作法,基本完成了產權制度改革任務,通過成員確認,征求村民代表、老黨員的意見建議,對村集體經營性資產和資源進行折股量化?!币仕h東王家莊子村黨支部書記王維詩介紹說。 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資產清理是關鍵,沂水縣堅持以“清”為基礎、以“順”為主線、以“活”為核心、以“管”為保障,創(chuàng)新實施農村集體資產“三清”和農村財務集中清理整頓,在抓好資產清查等基礎上,延伸拓展債權清收、債務清償、規(guī)范合同、問題處理等環(huán)節(jié),清查核實農村集體資產22億元、新增1.3億元,資源性資產203.6萬畝、新增10.9萬畝,
規(guī)范合同7.2萬份、清收欠款7786萬元,處理“小金庫”“斷頭賬”“資產資源流失”等問題3萬余個,全面摸清家底,理清各村財務,讓村集體資產成為“明白賬”。 身份確認“不錯一筆”
解決改革難題 “在成員確認過程中,充分發(fā)揮村民代表、黨員的作用,做到陽光透明、公開公正。充分運用溝通協調機制,通知戶籍所在地成員身份確認情況,防止‘兩頭落空或兩頭都占’的現象發(fā)生?!蓖蹙S詩說。 沂水縣針對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身份確認情況復雜、群眾關注的實際,創(chuàng)設研判建議、溝通反饋、實名票決、落空追認、多占退出五項機制,做到應確盡確、不漏一人、不錯一筆。 集體經濟“真抓實干”
釋放改革紅利 沂水縣建立了“三級書記”抓增收責任體系,縣委書記抓謀劃、鄉(xiāng)鎮(zhèn)黨委書記抓推進、村黨組織書記抓落實,新上增收項目292個、覆蓋851個村,村均增收5.3萬元。將改革與脫貧攻堅、現代農業(yè)發(fā)展等結合,探索推廣小微項目進村居、鄉(xiāng)村旅游、邊角經濟等增收“十法”,2019年村集體收入增長21%,集體收入全部超過3萬元。 沂水縣四十里堡鎮(zhèn)賈家莊黨支部因地制宜,大膽探索“黨建+合作社”模式,吸納106戶村民以土地入股,整合土地600畝,發(fā)展林果規(guī)模種植,今年預計實現銷售收入405萬元,實現村集體年收入6萬元以上,戶均增收5000元。 沂水縣通過支部引領、黨員帶頭,成功將原散亂小的合作社改造轉化為運行規(guī)范、村社共富的支部領辦合作社。由新成立的村集體經濟組織,將集體土地、資金入股黨支部領辦合作社,促使村黨支部政治優(yōu)勢、組織優(yōu)勢與合作社產業(yè)優(yōu)勢、市場優(yōu)勢緊密結合。目前已發(fā)展黨支部領辦合作社161個,今年將帶動村集體平均增收2.5萬元、入社群眾戶均增收1.1萬元。(臨報融媒記者 化強 通訊員 田寶宗 徐建明)